玄鉴仙族 – 第1298章 道承

    突如其来的狂喜让谯岳跪在地面上,甚至有些不知所措,反而有了患得患失的惶恐,只怕自己会错了意,跌落谷底,踌躇不安。

    山间传来那真人含笑的声音::

    “不知是哪位青年才俊?”

    崔决吟的声音相较起来清亮许多:

    “谯岳!”

    这两个字如同一股炽热的焰火,注入谯岳心中,他向前一步,重新下拜,深深一礼,恭声道:

    “故国博野谯氏子弟,谯岳,拜见大人!”

    听了他的话,李曦明失笑摇头,道:

    “上前来,我看一看。”

    这青年挪到跟前,李曦明抬手,在他眉心一按。

    ‘气海充盈,丹霞四举,升阳水火相济…是个丹师无误,躺着的那仙基无形之火汹汹,是牡火的『牡煞火』。’

    本就是个炼丹料子,又修了擅长炼丹的牡火,李曦明见他袖口有烟火之气,三指有火燎之征,必然是个炼丹不懈的,暗自点头。

    崔决吟道:

    “这孩子是我在博野认识的,在当地极有名气,以成丹众多闻名,平常人能出三四枚的,他便出五六枚,由是得人追捧。”

    李曦明笑道:

    “道统高明,有族中诸宝加持,多一二枚也不为过,多一枚有多一枚的风光,多出两枚,那就是无本的好处,别人便不往别处寻,毕竟丹师一职,向来不是门庭若市就是仅自给自足而已。”

    谯岳恭声道:

    “晚辈受教。”

    李曦明从袖中抽出一枚玉简来,随意塞到他手里,道:

    “你读一读,一炷香时间,我要考较你。”

    他并不多说,便转去看崔决吟,轻声道:

    “决吟,『帝观元』…你了解多少?”

    李曦明并未有求金的志向,『长明阶』本是李曦明选定的目标,可当年崔决吟前来湖上的那一番话却提醒他:

    ‘既已修『天下明』,便不好修『长明阶』。’

    这样一来,选择就变得为难起来,他深深思量了好一阵,始终在『帝观元』与『君蹈危』之中徘徊,此间优劣各异,实在难以抉择。

    ‘『君蹈危』有不少好处,一定程度上更是一道保命的绝技,可这神通需要以身犯险,亲自上阵搏杀…’

    李曦明可没有李周巍的法躯和道行!让他在一旁掐一掐术法,操控灵火,倒还好些,可一旦要冲锋陷阵,极有可能蹈危不成,反倒把自己留进去了。

    ‘『帝观元』作为『长明阶』的上位,自然是极好的,可决吟也说了,此道秘法在古代非帝裔不能学,难度又堪称惊天动地…恐怕很麻烦。’

    李曦明修行个『天下明』都是跌跌撞撞,更何况【北帝魏书】这等人间顶级道统成就的『帝观元』了,一旦多失败几次,卡个六七十年也不稀奇,恐怕李周巍证金了,他李曦明还在二神通!

    本还有一道『顾署舆』,李曦明倒是有别的心思,这道神通是古代替参,是最次等的选择,若是到时候参紫不渡,才去考虑用这神通冲一冲。

    出于这等考虑,他用神通屏蔽了身边的人,皱眉道:

    “『长明阶』果真不能与『天下明』同修?只能靠『昭澈心』?”

    崔决吟一瞬明白了他的意思,毕竟『帝观元』已经罕见至极,李氏没有后续道统也是理所应当,可理解归理解,崔决吟只叹道:

    “真人有所不知,『帝观元』至少是皇子,『天下明』则为太子所修,已为定势,一向不能免俗。”

    “自魏亡后,李崔两家的先辈也同时失去了这两道神通,急于另辟蹊径,听说…先祖手中有一份【帝敕令凡人觉崇经】,可以凭此改善功法,调和『天下明』、『帝观元』使之得以修行…只要不考虑求金,也不必一定相配了。”

    “传闻当年那一脉南下,这东西也是被一同带下来的,极有可能流传到了宛陵手中。”

    李曦明皱眉:

    ‘如今就算再有一道能兼容『长明阶』的『天下明』…我又不可能废功重修…’

    崔决吟目光中却略有异样,道:

    “我家先辈寻找此法多年,晚辈一直牢记在心,当年真人带我去紫烟门,我与那门中的一位嫡系相谈,曾经从她口中得知,紫烟门曾在宛陵上宗之下修行,也有一道『天下明』,不知…”

    他风度翩翩,却也是个聪慧机敏之辈,不动声色就从别人家嘴里套取了好些消息,李曦明听到此处,怔怔地看着他。

    他李曦明的『天下明』是何处所得?

    正是紫烟门!

    ‘就是我修行这一本?竟有如此巧合之事?’

    他心中一震,翻手将那一份【君察昭心经】给取出来,送到崔决吟手中,这位清凤真人仔细看了,面上有震动之色,却又踌躇,李曦明心中梳理罢了一切,突然释然了:

    ‘我明白了,不是什么巧合,是因为魏李嫡系,魏太子独有的那一份『天下明』根本不可能被流传到四方…只要不是【上寰阁】中所得,而是我自己找到的『天下明』,紫烟门也好,别家也罢,只要能修行。那就必不可能是魏李帝统!’

    他哭笑不得,暗暗叹气,崔决吟看了好一阵,不敢下定论,道

    “像是…可属下神通道行低微…恐怕还要问魏王!”

    他这话倒是没什么问题,李曦明定了心,道:

    “我知晓了,且派人也去紫烟问一问,这事情不急。”

    崔决吟行了一礼,自寻一处偏峰置殿修行了,李曦明这才将目光落在身前的谯岳身上。

    这道人满头大汗,一手掐动不止,双目微闭,仿佛入了魇,直到李曦明轻轻放下玉杯,这才将他震醒,恍若隔世地立在山间。

    一息过后,谯岳这才跪倒在地,汗如雨下,低声道:

    “小人资质愚钝,只得了…得了一二字而已!”

    谯岳此刻的心情已坠落谷底,他自是铆足了劲要给李曦明一个好印象的,不曾想…别说通读了,哪怕解出一两句都做不到,拼尽全力,不过一二字而已。

    谯岳也是天赋异禀的炼丹师,一时气馁,李曦明面上并无表情,心中却暗暗点头:

    ‘难得。’

    李曦明给他的不是他物,正是【天心一意丹法】!

    这丹法的难度堪称顶级,李曦明身为紫府,当年都思索良久,受益匪浅,更何况谯岳,他稍稍点头,道:

    “诚心可佳。”

    谯岳松了口气,再拜起身,李曦明笑着看了眼他,从袖中取出三根香来,轻声道:

    “我李曦明一身丹术,源自黎夏萧家,上溯萧家先祖萧逢骑,你师祖正姓萧,名元思,如今正在湖上访友,你应当拜见。”

    谯岳跪倒在地,压抑住心中的狂喜,叩头道:

    “必不忘师尊教诲,以身事之报恩德!”

    李曦明摆手止住他,又抽出三根香来,随口道:

    “而我紫府丹道,源自我手中这本【天心一意丹法】,上承兜玄,乃是密樊道统,须勤学谨记。”

    李曦明最早听说三玄便是来自【天心一意丹法】,后来随着神通长进,见识增广,也越发理解这密樊道统,可毫不客气地说,这卷【天心一意丹法】就是他的丹道根基,得以自在炼丹的依仗所在!

    即便收谯岳为徒有大局上的考量,可既然收了人家为徒,李曦明自不藏私,明白地告诉他了,这才道:

    “其三…”

    他目光幽幽:

    “你便拜一拜这湖罢!”

    谯岳一一照做,李曦明这才点头一笑,轻声道:

    “让你家人回去报个信,便留在山中罢…你也有个师兄,是为师的记名弟子,大可见一见。”

    有此一言,谯氏的人目光短浅也好,有识之士也罢,必然皆喜极而泣,谯岳听了这话,简直要落下泪来,连连点头,叩首道:

    “师尊恩情,谯岳、谯氏,谨记于心!”

    李曦明却没有太多动作,目送他远去,微微皱眉,语气渐低:

    “遂还…什么事?”

    果然见着那金眸青年上前来,行了礼,道:

    “禀真人,沮氏献上紫府道藏。”

    李曦明本不以为然,只是一挑眉,可等到李遂还把此道藏献上,他的灵识一扫,面上的表情便微微变了。

    他侧身听罢李遂还的话语,久久不言,笑道:

    “遂还,你看此二人如何?”

    李遂还行礼,轻声道:

    “谯道友颇有名望,天资聪慧,有紫府之资,可以承接道业,可论辨明大局,明晰利害,审时度势,沮良望则极有能耐。”

    “他送子弟入密林,一来结交嫡系,二来也是保存血脉…”

    这家主静静道:

    “数位胎息嫡系,送至密林,既然是修筑基,没有五六十年不成,便是保了他五六十年平安,只须一两代,便能接我家鼎盛之气,渡过南下最青黄不接的时期。”

    “而江淮充实,修士越发多,密林衔北接南,必有一场荣华,哪怕得了十之二三,沮氏这几十年不虞寻常资粮,况且…坊市之中诸家俱在,沮氏还有底子在,只要有个名头长居,结交不了我家嫡系,以利结亲陈安田丁之属不难,亲亲相通,循序渐进,不失为倚仗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最坏的打算…若不出晚辈所料,他所请的,沮氏前来此地设数阁行商,前来的杂役、帮工,都将是沮氏的嫡系凡人。”

    他目光多了一分异样:

    “有一日江淮有乱,或是沮氏罹难,有举族灭亡之事,密林中有沮氏嫡系、紫府血裔,坊市中有入驻的沮氏练气修士,都是能才骨干,伴随有众多前来帮衬的沮家人…一声令下,齐聚一地,岂不是又一个沮氏?”

    李曦明抚须,摇头道:

    “可惜。”

    李遂还亦明白他的意思,沮良望比之谯岳,可不止一丹道差距,谯岳胜在年轻有为,这位沮氏家主修为不低,年岁却大了,看样子也没有突破紫府的机会。

    李遂还答道:

    “晚辈的意思…不如允了他,这事情也对我们颇有益处,沮氏血脉不俗,此人不失为一能人,如若能为我等所用,当有裨益。”

    李曦明笑道:

    “你既知他心思,便全权由你处置好了!至于什么用处…也实在难说。”

    李家如今紫府多了,李曦明也神通日久,渐渐明白古代修士稍有修为何指紫府——没有神通,所谓的筑基修士真是多少都无用,养起来还浪费灵机,如若他李曦明不曾拖家带口,还真就如当年的诸紫府,养一两个得力助手即可。

    再厉害的筑基,没有紫府之机,也不过【筑基而已】。

    李遂还行礼,李曦明则扫了眼他的修为,见他真元圆满,显然早早服了丹,在筑基巅峰停留有些年头,便颔首道:

    “你真元圆满,可以睹神妙之门了——这才是好事。”

    李遂还的修为极为扎实,气象圆满,行了一礼,恭声道:

    “多年之前便已后期,素韫真人已安排了,取了秘法过来,共计三道,让晚辈修行…她嘱咐,一夕成了,再去找她。”

    李曦明沉吟起来。

    李遂还修行的是【重光明火经】,这道离火道承有三道秘法,看着也不低,可李遂还作为李曦明心中的下一代真人,又是李周巍亲孙,李曦明自然是不急他修行,秘法越多越稳妥最好。

    ‘三道,实在不算多,若是能换个好些的…’

    于是亲自问了问修行进度,指了几个关窍指点他,李遂还若有所思地记下来,亦退下去了,李曦明这才起身,轻轻一点。

    便见身前的金色丹炉拔地而起,露出底下赤红的熊熊火脉,一股股或透明或淡紫的火焰在其中跳动,热意扑面而来,其间竟然藏着一丹!

    此丹焰火朦胧,好似躲在白纱之后,正是李周巍从那【督阳洞】中得来的『牡火』大丹!

    李家从洛下得了两枚,除了眼前这枚,还有一枚是魏氏的离火大丹,也是用料极重,李曦明早就将这藏起,是准备给李绛迁渡过参紫或者短时间内提高神通的。

    而他得了眼前此丹,暗暗研究多时,早已经有所收获。

    ‘用料不菲,受养千年,疗伤反倒是最次要的妙处了,汇聚了种种『牡火』灵萃,此丹一旦入肚,多受藏养,绝非一时一刻能用尽。’

    李曦明自己估计,他要是服下此丹,这枚灵丹至少会在他气海中停留二十年!

    ‘二十年间源源不绝,疗伤也好,提供神通法力也罢,用来修行亦可,二十年间必然上一层楼,使仙基屡屡凝聚,加速神通圆满。’

    这样的好东西,李曦明自然是不舍得服用的,而此物在牡,又不能随意暴露在外,李曦明便将之封在火脉之内。

    他仔细观察一番,确保此丹在火脉内能保住不衰退,这才重新将金色的丹炉镇压而下,环顾四周,突然发觉自己时隔多年,总算有机会精进术法了。

    他失笑一声,只将【蹈焰行】取出,重新把这生疏的步法捡起来,任由身边日月交替,光暗变化,埋头修行。

    

文章最后更新时间:2025-10-25 22:55:24某些文章具有时效性,若有错误或已失效,请在下方 留言或联系 Ferry资源网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0赞赏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